护国重机枪!灭日寇抗老美!国产马克沁机枪和

摘 要

  从清除日寇到朝鲜战场, 马克沁的分支“护国神枪民24”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装备的民24重机枪给日寇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而民24重机枪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军队装备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

从清除日寇到朝鲜战场, 马克沁的分支“护国神枪民24”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装备的民24重机枪给日寇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而民24重机枪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军队装备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无论是从产量还是性能都无可挑剔,抗日战争结束后,该枪又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继续服役。

民24重机枪属于马克沁机枪的分支,马克沁机枪我国早在清末时期就有过接触,1892年清政府少量引进了一些马克沁机枪,到了1897年马克沁公司被英国的维克斯公司成功收购,在1889年金陵制造局成功仿制出了马克沁重机枪,但是并没有进行正式生产。

上图最右侧的是马克沁爵士,右二并不是李鸿章,而是当时的清政府钦差大臣龚照瑗(瑗:四声yuan)其左侧是其侄子,上图拍摄于李鸿章出访英国时参观马克沁机枪的一场活动,这张照片中老人常被人们当成是李鸿章。

一战德军装备的MG08马克沁重机枪,该枪采用的是四脚重型脚架

民国初期我们从德国进口了不少MG08型和MG09型马克沁重机枪,与此同时国内的各大兵工厂也开始了仿制各种马克沁机枪,但大多都是通过逆向的绘制出图纸然后进行生产和制造,其中金陵兵工厂和大沽造船厂仿造的德式马克沁机枪性能相对较好,当时国内的仿制品普遍质量偏差,而且品控也无法保障,各厂生产的马克沁机枪仿制品都无法做到零件完全互换。

当时国内军工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随即也有了统一国内军工产品的想法,在1932年国民政府召开了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在会议中就中国应该采用哪款重机枪作为制式装备展开了讨论,当时法国的哈奇开斯重机枪的热度也很高,到了1934年中德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机。

在同年8月23日孔祥熙与合步楼公司在庐山的牯岭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我们将通过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从德国换取军事装备和技术,同年我们从德国获取了MG08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图纸和模板,在1935年有着充足仿制马克沁重机枪经验的金陵兵工厂生产出了MG08马克沁重机枪,该枪也被命名为24年式79马克沁重机枪,简称为民24重机枪。

24年式79马克沁重机枪

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中德关系的黄金时期,中正式步枪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当时我们还从德国引进了一号坦克、尊达普K800摩托车、大量毛瑟1934型手枪(张嘴蹬撸子)、M35钢盔等。

国军尊达普K800摩托车驾驶员,头戴M35钢盔,手持一支毛瑟1934型手枪

“护国神枪民24”的大众误区

关于民24重机枪有很多的误区,部分自媒体认为民24重机枪的枪架是独立开发的,因为德国一战装备的MG08的脚架和民24的脚架外形区别很明显,其实并不是,民24重机枪的原型是德国MG08/09外贸版,没有采用一战德军装备的4脚架,而是采用的1916型三脚架,这款脚架更加实用,重量也偏低。

采用1916型脚架的MG08重机枪

如果单从设计上来看民24重机枪可以说是当时马克沁家族中非常优秀的一款支线产品,关于马克沁的自动结构当前的资料已经非常的丰富了,在此也就不过多着墨了,当时的马克沁家族中的英国维克斯、沙俄1910、德国MG08在自动机上几乎没有多少区别,除了弹种和脚架不同,这些马克沁分支的性能优劣更多的是要拼材质和做工。

而在民国时期基础材料一直是短板,做工方面当时国内的各大兵工厂在正常工时下虽然比不过FN、毛瑟、布尔诺这些顶级大厂,但还是比较靠谱的,金陵兵工厂生产的民24重机枪质量还是不错的,但如果强吹民24重机枪是马克沁家族最好的产品就有些扯了……

民24重机枪的机匣,机匣上打有兵工总署的钢印和金陵兵工厂万字厂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避免金陵兵工厂落入敌手,在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厂决定向重庆大后方迁移,同时金陵兵工厂也更名为兵工总署第21兵工厂,简称21厂,由于在转移过程中缺少交通工具,第21兵工厂大量的生产设备靠着挑夫肩扛步行迁移到了重庆,好在21兵工厂比较幸运,在迁移过程中损失的生产设备较少,在1938年便快速地恢复了生产,同年便生产了1060挺民24重机枪。

同时21兵工厂还在生产汉阳造、中正式、迫击炮、79子弹等,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原材料的匮乏和战事吃紧,民24重机枪也进行了一定的简化,那一时期生产的民24重机枪普遍质量偏差,随着中国战场形势的转变,民24重机枪的质量也得到了恢复,在1943年21兵工厂生产的民24重机枪已经可以做到重要零件和枪管互换,在抗日战争期间21兵工厂共生产了近2万挺民24重机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抗日战场上民24重机枪直接对标的就是日军装备的92式重机枪,关于这两款重机枪孰优孰劣也是中文互联网上很热的一个话题,今日在此也来分析一下这种口水话题,很多人认为民24重机枪采用了250发的帆布弹链火力持续性更好,可以压制日军的92式重机枪。

这一点在理论范围内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实战过程中没有重机枪射手会扣住扳机不放对着一个点进行长时间火力输出,在这里就得讲讲重机枪的操作方式了,重机枪的枪架上有方向锁,射手在锁定目标后会打开方向锁,进行几次连续的长点射,方向锁在打开后可以将方向机固定,可以有效提升弹着点密度来提高杀伤效率,在不固定方向机的状态下射手也会采用短点射进行射击,但是精度会下降很多。

“护国神枪民24”的供弹优势

帆布弹链是马克沁机枪最重要的一个专利,帆布弹链的火力持续性要比弹匣或者弹板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帆布弹链的缺陷也很明显,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供弹可靠性要逊色于弹板或弹匣,我国南方的气候较为潮湿,帆布弹链很容易发霉导致结构变脆,在供弹过程中会出现弹链断裂的现象,在正常气候下帆布弹链出现供弹故障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好在马克沁机枪排除供弹故障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副射手拖拽弹链,射手拉动拉机柄就可以排除简单的供弹故障了,帆布弹链非常考验副射手。

在射击过程中副射手要始终拖拽弹链来提升供弹的可靠性,在抗日战争时期帆布弹链并不是一次性的,还要进行二次装填,使用多次的帆布弹链出现故障的频率会更高。而日军的92式重机枪采用的金属弹板供弹的可靠性更好,虽然弹容量只有30发,但是好在92式重机枪装弹流程非常简单,在装填过程中也不需要和过热枪身有过多的接触,民24和92式重机两者的装填方式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优劣势都非常的明显。

民24重机枪最高射速在500发左右,92式重机枪的射速在450发左右,两者的射速相差无几,在实战可能会出现92式重机枪在换弹过程中被民24压制的情况,但这种说法是比较线性的,并没有什么意义,反的说也能说得通,属于不辩经。

部分爱好者执着于民24采用了250发的帆布弹链,在实战中出现换弹的次数要少于92式,这一点确实是有道理,但是实战重机枪是属于火力支援型武器,其肩负着很多的战术任务,其作用也并不是为了和敌方的重机枪进行对射,在多数情况下交战双方的重机枪阵地位置在战斗结束后双方也不一定能摸清,重机枪对射的情况出现的就更少了,所以说民24能压制92式也仅存在于理论范围。

民24重机枪阵地

民24重机枪采用了水冷冷却,在射击过程中会产生蒸汽,但是我国装备的民24重机枪大多都没有装备冷凝箱和蒸汽导管,在射击一段时间后排除的蒸汽会增加阵地暴露的概率,而且在射击过程中还要给冷却套筒内补水,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地区使用民24重机枪会有很多的不便,这也是阎锡山的晋绥军装备晋造38式重机枪的一个原因,92式重机枪采用的风冷冷却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好,但风冷的冷却效率确实没有水冷高,但92式重机枪可以快速更换枪管。

实战中民24和92的最高实战射速都在每分钟200发左右,像抗日神剧或者游戏中扣住扳机转的圈扫射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再从射击精度上来分析,民24的射击精度是要逊色于92式重机枪的。在抗日战争中很多民24重机枪的质量较差,品控远远比不上日本的92式重机枪。

而且在实战中备弹量对于重机枪实力的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抗日时期我军重机枪的备弹量普遍不如日军,很多有经验的重机枪射手都采用的是短点射的射击方式来节省弹药,如果从技术层面、实战角度、后勤来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日军的92式重机枪是要优于民24重机枪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民国政府在民24的基础上开发了风冷的民36重机枪,但是该枪并没有生产过多少,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曾出现过民36重机枪。

新中国成立后21兵工厂改为了国营456兵工厂,民24重机枪仍然生产了一段时间,在我国确立了轻武器发展路线后该枪也被53式重机枪替代,大量从一线部队退役的民24被改成了使用苏制弹药和金属弹链的版本,这些改膛后的民24重机枪任然在我军民兵队伍中服役了很长一段时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